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膜性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及肾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有大量蛋白尿、双下肢水肿、泡沫尿、乏力及血压升高。
膜性肾病特征性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平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克。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滤过屏障受损,使血浆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漏出。蛋白尿程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严重者可出现每日10克以上的蛋白尿。
约80%患者出现凹陷性水肿,最早见于踝部及眼睑,晨起时眼睑水肿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加重。这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相关,严重者可发展为全身水肿甚至胸腔积液、腹水。
尿液中蛋白质增多导致表面张力改变,排尿时可见细密泡沫且长时间不消散。这是蛋白尿的直观表现,泡沫量与蛋白尿程度呈正比,但需注意与尿流冲击形成的短暂泡沫相鉴别。
患者常诉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肌肉蛋白合成不足、贫血及电解质紊乱有关。部分患者伴随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等消耗性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约30%-50%患者合并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水钠潴留有关。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膜性肾病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水肿期应记录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迹象,如单侧肢体肿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