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传染的还是自己得的

关键词: #肺结核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结核既可能通过传染获得,也可能由体内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激活引起。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环境因素影响及免疫力下降诱发。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在空气中可悬浮数小时,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这是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期共同生活或工作,持续暴露在含有结核菌的环境中,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医护人员、监狱囚犯、养老院居民等群体因接触密集,更易通过此途径感染。
孕妇患活动性肺结核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新生儿也可能通过吸入含菌的羊水或产后密切接触而感染,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后果严重。
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日照不足等因素会提高结核菌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增加传播几率。贫困地区、难民营等人口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肺结核传播风险明显升高。
当人体免疫力正常时,吸入的结核菌可能被免疫系统控制形成潜伏感染。但在营养不良、糖尿病、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潜伏的结核菌可能重新活跃导致发病。这种情况下属于"内源性复发",并非新近感染。
预防肺结核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对于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接种卡介苗。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吸烟者应戒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避免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