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什么疾病

骨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19次浏览

关键词: #疾病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急症,可能由创伤性出血、剧烈运动后肿胀、烧伤水肿、血管损伤缺血再灌注、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需通过筋膜切开减压术、镇痛管理、肢体抬高、高压氧治疗、抗凝治疗等方式干预。

1、创伤性出血:

骨折或肌肉撕裂造成骨筋膜室内出血,血液积聚使压力超过毛细血管灌注压。早期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伴被动牵拉痛,需紧急行筋膜切开术解除压迫,术后配合甘露醇脱水降低组织水肿。

2、运动后肿胀:

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引发肌肉水肿,常见于胫骨前肌群。患者出现张力性水疱和感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监测筋膜室内压。

3、烧伤后水肿:

深度烧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入密闭骨筋膜室。早期可见皮肤发亮呈青铜色,需抬高患肢并使用呋塞米利尿,严重者需预防性筋膜切开。

4、血管损伤缺血:

动脉损伤后血流恢复时发生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暴发加重水肿。典型表现为5P征(疼痛、苍白、无脉、麻痹、感觉异常),需联合使用依达拉奉抗氧化和肝素抗凝。

5、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或抗凝治疗不当引发的自发性血肿,压力升高速度较缓慢。需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同时监测肌酸激酶预防肾衰竭

发病后48小时内应严格卧床,患肢保持与心脏平齐高度。恢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日补充2000毫升水分稀释肌红蛋白。饮食选择低盐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术后6周开始渐进式负重训练,使用弹性绷带改善淋巴回流,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15厘米,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