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活动性肺结核是什么意思

非活动性肺结核指既往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病灶已钙化或纤维化,无活动性炎症及传染性的稳定状态。非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依据主要有病灶稳定超过6个月、痰涂片阴性、无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免疫学检测结果支持。
胸部影像学显示病灶为纤维条索影或钙化灶,且持续6个月以上无变化。这类病灶通常不需要抗结核治疗,但需定期随访观察,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监测病灶变化情况。
连续3次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呼吸道不存在具有传染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即使影像学存在陈旧病灶,只要符合痰检阴性标准即可判定为非活动性,但合并免疫缺陷者需增加检测频次。
患者无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无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需注意部分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辅助诊断。
胸部CT可见边界清晰的纤维增殖灶、钙化结节或胸膜增厚,无浸润性病变、树芽征或空洞等活动性表现。阅片时需注意与肺癌、真菌感染等鉴别,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孤立结节建议进行增强CT或PET-CT检查。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能出现弱阳性或阴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需结合临床解读。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此时需依赖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等新技术评估结核菌存活状态。
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瘦肉、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注意居室通风换气,避免密切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吸烟者必须戒烟。每年春秋季可进行中医调理,选用黄芪、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盲目服用所谓"抗结核偏方"。若出现咳嗽超过2周、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