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时的家庭急救处理方法

鼻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处理、调整体位、避免刺激、药物辅助等方式进行家庭急救。鼻出血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高血压、鼻腔炎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柔软部位,保持10-15分钟,同时用嘴呼吸。压迫可使破裂的血管闭合,多数前鼻部出血可通过此法止住。若出血量大或持续不止,需及时就医。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和前额,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皮肤冻伤。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5分钟后可重复操作。
保持坐姿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使血液从鼻孔流出而非倒流至咽喉。避免仰头姿势,防止血液误吸入气管引发呛咳,或刺激胃部导致呕吐。
止血后24小时内避免擤鼻涕、挖鼻孔等动作,防止结痂脱落再次出血。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预防鼻腔黏膜干燥。
对反复鼻出血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血管,或涂抹红霉素眼膏保护黏膜。凝血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服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
日常预防需保持鼻腔湿润,可早晚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鼻腔;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冬季干燥季节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若每周鼻出血超过3次或单次出血超过30分钟未止,需排查血液疾病或鼻腔结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