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血吸虫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传染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3次浏览

脑型血吸虫病确诊需进行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分析、病原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测五项核心检查。

1、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辅助诊断感染情况。常用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结果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部肉芽肿、钙化灶等特征性病变。MRI对早期脑水肿和微小病灶更敏感,典型表现为多发结节状强化病灶伴周围水肿带,病灶多位于顶叶和枕叶皮层下区域。

3、脑脊液分析: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测压力、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脑型血吸虫病常见脑脊液压力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蛋白定量轻度升高,糖含量正常,需排除结核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4、病原学检查:

粪便或直肠黏膜活检查找血吸虫卵是确诊依据。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可提高虫卵检出率,急性期患者粪便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需多次送检,必要时行直肠镜活检获取组织标本。

5、免疫学检测:

循环阴极抗原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该方法通过检测血吸虫代谢产物,阳性结果提示活虫存在,适用于疗效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

确诊脑型血吸虫病需结合疫区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颅内压波动;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脑血液循环;日常注意饮用水安全,避免接触疫水;定期复查血清抗体滴度和影像学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和神经系统恢复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