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心肌缺血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13次浏览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可通过典型症状、危险因素评估、医学检查等方式综合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心前区疼痛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液中心肌酶谱升高。

1、典型症状:

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是心肌缺血最典型表现,疼痛常向左肩背部放射,持续3-5分钟,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加重。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上腹痛,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需高度警惕。

2、危险因素:

存在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更易发生心肌缺血。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或绝经后女性,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属于高危人群。

3、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发作时记录动态心电图可捕捉一过性改变。运动负荷试验通过增加心脏负荷诱发缺血性ST段改变,诊断敏感性达70%。

4、影像学检查: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超过90%。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可评估心肌血流分布,出现固定性或可逆性灌注缺损区即为缺血证据。

5、血液检测: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坏死,但需注意非缺血性心肌损伤也可导致升高。长期缺血患者可能出现脑钠肽前体水平增高。

建议有疑似症状者每日记录血压、心率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饮食选择低盐低脂膳食,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每周进行5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出现持续性胸痛超过20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时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