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什么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与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病程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渗漏到视网膜组织中。这种微血管损伤可能引发视网膜水肿、出血,进而影响视力。
视网膜缺血缺氧会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促使异常新生血管形成。这些新生血管结构脆弱易破裂,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严重时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黄斑区增厚和液体蓄积。黄斑区负责中心视力,一旦受损会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
毛细血管闭塞导致视网膜局部缺血,形成棉絮斑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随着缺血范围扩大,可能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威胁视力。
病变后期可能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异常新生血管长入玻璃体后,收缩牵拉可导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限制精制糖和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变进展。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长期稳定对预防视网膜病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