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消化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12次浏览

关键词: #蛋白

蛋白丧失胃肠综合征可能由肠道淋巴管扩张、慢性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低脂高蛋白饮食、利尿剂治疗、手术修复淋巴管、抗炎治疗、肿瘤切除等方式改善。

1、肠道淋巴管扩张:

肠道淋巴管扩张会导致淋巴液渗漏至肠腔,造成大量蛋白质流失。该病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炎症继发有关,典型表现为下肢水肿和低蛋白血症。治疗需采用低脂饮食减少淋巴液生成,严重者需手术结扎扩张淋巴管。

2、慢性肠炎:

长期肠道炎症会破坏肠黏膜屏障,使血浆蛋白直接渗入肠腔。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常伴随腹泻、腹痛症状。治疗需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炎症,同时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3、克罗恩病:

这种慢性肉芽肿性肠炎可导致全肠壁透壁性炎症,引起蛋白质渗出性肠病。患者多出现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严重狭窄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4、肠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后形成溃疡灶,造成蛋白质和血液丢失。常伴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5、肠道肿瘤:

肠道恶性肿瘤浸润可破坏黏膜屏障,淋巴管阻塞也会导致蛋白丢失。常见于淋巴瘤或腺癌患者,需通过病理确诊后行肿瘤根治术,术后配合放化疗。

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吸收蛋白。烹饪采用蒸煮方式减少油脂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铁剂改善贫血症状,监测体重和四肢水肿变化。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血清白蛋白和便常规,出现严重腹泻或水肿加剧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