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几种

呼吸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2次浏览

关键词: #呼吸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创伤性因素、吸入性损伤、严重休克及代谢紊乱五类。

1、感染性因素:

肺部感染如重症肺炎、脓毒血症是常见诱因。病原体侵袭肺泡上皮细胞导致炎症反应,炎性介质释放引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肺水肿。临床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机械通气支持。

2、创伤性因素:

严重胸部外伤、多发性骨折或大面积烧伤时,组织损伤释放大量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循环激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类患者需在创伤救治同时预防性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3、吸入性损伤:

误吸胃内容物或有毒气体可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胃酸腐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塌陷;化学毒气则引发氧化应激反应。治疗需立即清除吸入物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干预。

4、严重休克:

失血性休克或心源性休克时,全身灌注不足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后内毒素易位,触发全身炎症瀑布反应。液体复苏时需注意限制性补液策略,避免加重肺水肿。

5、代谢紊乱:

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激活补体系统,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聚集并释放蛋白酶。这类患者需积极纠正原发病,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炎症介质。

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注重基础疾病管理,高危患者术后应保持半卧位避免误吸,控制输液速度与总量。恢复期患者可进行渐进式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配合高蛋白饮食促进肺泡上皮修复。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恢复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