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如何护理 这几方面护理一定不能忽视

妇产科编辑 医颗葡萄
11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护理

早产儿护理需重点关注体温维持、喂养管理、感染预防、生长发育监测和家庭支持五个方面。

1、体温维持: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需维持中性温度环境。使用暖箱或辐射台时,箱温应设置在32-35℃(根据体重调整),湿度保持在55%-65%。皮肤接触护理时需确保室温26-28℃,避免包裹过厚导致捂热综合征。每日监测体温4-6次,维持腋温36.5-37.3℃。

2、喂养管理:

首选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吸吮力弱者采用鼻胃管喂养,每2-3小时一次,起始量按每日60-80ml/kg逐步增加。喂养时保持45度体位,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耐受表现。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铁剂等营养素

3、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婴儿前后用流动水洗手。奶具每日煮沸消毒,衣物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避免探视人员聚集,患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婴儿。脐部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至脱落,皮肤皱褶处保持清洁干燥。

4、生长监测:

每日记录体重变化,每周测量身长、头围。矫正月龄40周前使用早产儿生长曲线评估,重点关注追赶性生长速度。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眼底检查和神经行为评估,发现肌张力异常、追视困难等表现及时转诊康复科。

5、家庭支持:

指导家长学习袋鼠式护理方法,每日皮肤接触不少于1小时。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避免过度刺激。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家长焦虑,建议参加早产儿家长互助小组。出院后定期随访,矫正月龄6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

早产儿居家护理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室温24-26℃为宜,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睡眠时采用仰卧位。每日进行被动操和抚触按摩,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注意观察呼吸频率、皮肤颜色及反应能力,出现呼吸暂停、奶量骤减或体温异常需立即就医。家长应记录喂养、排便、睡眠等日常情况,随访时供医生参考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