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呼吸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20次浏览

关键词: #肺炎 #疾病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肺纤维化。其发生与放射剂量、照射范围、个体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1、发病机制:

放射性肺炎本质是放射线导致的肺泡和毛细血管损伤。放射线会直接破坏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炎症因子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浸润。急性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慢性期则发展为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出现在放疗后1-3个月,早期表现为干咳、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痛。听诊可闻及爆裂音,严重者出现发绀等低氧血症表现。约15%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

3、诊断标准:

需结合放疗病史和影像学特征,胸部CT可见照射野内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多呈几何形状分布。需排除感染、肿瘤复发等其他疾病,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能力下降。

4、危险因素:

放射总剂量超过30Gy、单次剂量超过2Gy时风险显著增加。合并化疗、既往肺部疾病、吸烟史等因素会加重损伤。肺受照体积越大风险越高,V20(接受20Gy以上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是重要预测指标。

5、防治措施:

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配合支气管扩张剂改善症状。预防关键在于精确放疗计划,采用调强放疗等技术减少肺照射量。氨溴索等祛痰药物可辅助使用,严重呼吸衰竭需氧疗支持。

放射性肺炎患者应严格戒烟,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建议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肺功能。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A、E等抗氧化营养素。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人群,流感季节前可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