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练患者哪些瑜伽动作好

神经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26次浏览

关键词: #瑜伽 #睡眠

睡眠障碍患者适合练习婴儿式、猫牛式、仰卧脊柱扭转式、双腿靠墙倒箭式和摊尸式等瑜伽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并改善睡眠质量。

1、婴儿式

婴儿式通过跪坐前屈的姿势,能温和拉伸背部肌肉并放松神经系统。练习时双膝分开与髋同宽,臀部坐向脚跟,额头贴地,手臂向前伸展或置于体侧。腹式呼吸配合该动作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特别适合因焦虑或肌肉紧张导致的入睡困难。

2、猫牛式

猫牛式通过脊柱的波浪式活动改善脊椎灵活性,同时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四足跪姿下,吸气时抬头塌腰,呼气时拱背收腹,动作需缓慢连贯。这种节律性运动能转移对失眠的过度关注,适合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睡前练习。

3、仰卧脊柱扭转式

仰卧脊柱扭转式通过温和的躯干旋转缓解腰背僵硬,促进副交感神经激活。平躺后屈膝倒向一侧,双臂展开呈T字,头部转向对侧,每侧保持数次呼吸。该体式能改善胃肠功能紊乱伴随的睡眠问题,但椎间盘突出患者需谨慎。

4、双腿靠墙倒箭式

双腿靠墙倒箭式利用重力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调节心率变异性。臀部贴墙仰卧,双腿垂直上举靠在墙面,双手放松置于腹部。这个恢复性体式对更年期潮热、不安腿综合征引发的失眠有缓解作用,建议配合眼罩使用增强效果。

5、摊尸式

摊尸式是瑜伽练习最后的放松体式,通过全身肌肉的主动放松诱导睡眠状态。平躺时双脚自然外展,掌心朝上,从脚趾到头皮逐步释放张力。可在此体式中加入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缩短有明显帮助。

建议选择晚间练习,每个动作保持数分钟,避免过度拉伸或屏气。练习环境需安静温暖,可配合薰衣草精油香薰。长期睡眠障碍者应结合认知行为治疗,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若持续出现日间功能损害或伴随心悸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