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应注意什么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需重点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维持营养支持和早期康复干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血糖稳定、预防感染、监测脑水肿进展及预防癫痫发作。
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及体温变化,警惕库欣三联征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每1-2小时记录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双侧瞳孔不等大可能提示脑疝形成。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仪时需维持颅内压在20毫米汞柱以下。
床头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颈部过度屈曲。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可交替使用脱水降颅压,需监测电解质平衡。亚低温治疗时控制核心体温在32-34摄氏度,持续时间不超过72小时。
气管切开患者每日进行气道湿化及吸痰操作,呼吸机辅助通气时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60毫米汞柱。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痰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伤后24-48小时启动肠内营养,首选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每日热量按25-30千卡/千克供给,蛋白质需求增至1.5-2克/千克。胃潴留量大于200毫升时改为空肠营养管喂养。
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下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每日使用12小时。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癫痫prophylaxis可选用丙戊酸钠注射液,监测血药浓度维持在50-100毫克/升。
急性期护理需多学科团队协作,神经外科每日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变化。康复科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介入,开展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记录患者意识状态变化,避免擅自调整床头高度或喂食。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