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脏病的孕妇孕期应该注意什么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37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病 #孕妇 #有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孕妇孕期需特别注意心脏功能监测、药物调整、产检频率增加、症状识别及生活方式管理。心脏病孕妇属于高危妊娠群体,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脏负担,需由心内科与产科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1、心脏功能监测

妊娠16周起需每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脏结构变化。动态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隐匿性心律失常,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及以上者建议住院监测。运动负荷试验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2、药物调整

华法林等抗凝药可能致胎儿畸形,需替换为肝素制剂。β受体阻滞剂需调整剂量控制心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妊娠期禁用。利尿剂使用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地高辛使用需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所有药物调整须由心内科医生指导。

3、产检频率增加

妊娠28周前每2周进行1次产检,28周后每周1次。每次需测量血压、尿蛋白及血氧饱和度,胎儿生长超声检查间隔缩短至3-4周。胎心监护从32周起每周2次,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每日胎动计数。

4、症状识别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提示左心衰竭,咯血粉红色泡沫痰需警惕肺水肿。持续心悸伴血压下降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突发晕厥需排除主动脉瓣狭窄。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吸氧并急诊就医。

5、生活方式管理

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蛋白质摄入增至每公斤体重1.5克。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侧卧位休息减轻心脏受压。室内湿度保持50%-60%,预防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需进行心理疏导。

心脏病孕妇需建立每日体重记录,每周增长不超过0.5公斤。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减少回心血量,避免长时间站立预防静脉淤血。建议准备分娩计划书,明确剖宫产指征与麻醉方式选择。分娩后需继续心功能监测6-8周,母乳喂养需根据药物代谢情况评估。保持环境温度20-24℃避免血管舒缩波动,定期进行NT-proBNP检测评估心脏负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