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脊柱骨折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神经损伤程度及稳定性,当出现椎管占位超过50%、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或三柱不稳定时通常需手术干预。
脊柱骨折手术指征的核心评估包括三个方面。椎管占位程度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当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时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需手术解除压迫并重建稳定性。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肌力持续下降、感觉减退或大小便失禁,提示神经组织受压加重,需急诊手术减压。三柱不稳定指前中后两柱及以上结构破坏,可能引发脊柱畸形或继发神经损伤,需内固定维持稳定性。其他手术指征包括伴有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型损伤导致的脊柱脱位,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手术方式需根据损伤节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常见术式包括椎管减压术、椎体成形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等。
建议脊柱骨折患者避免自行活动,使用硬板床平卧制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轴位翻身。康复期需佩戴支具保护3-6个月,逐步开展核心肌群训练,避免负重和剧烈扭转动作。饮食应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000毫克,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2-1.5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或MRI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下肢麻木加重或活动障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