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是怎样造成的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颌骨骨折通常由外力直接冲击、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或暴力冲突等原因造成。颌骨骨折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肿瘤侵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肿胀、咬合困难、局部疼痛等症状。
颌骨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面部受到直接外力冲击,如拳击、棍棒击打等暴力行为。这类冲击可能导致下颌骨或上颌骨发生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凹陷性骨折。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张口受限、牙齿错位等症状。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颌间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从高处坠落时面部着地可能造成颌骨骨折,常见于建筑工人、儿童等群体。坠落时冲击力通过下颌传导至颅底,可能合并颧骨、鼻骨等多发骨折。典型表现包括面部畸形、皮下淤血、牙齿松动等。需通过CT明确骨折范围,轻度骨折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严重者需手术复位并使用钛板固定。
机动车碰撞时面部撞击方向盘或挡风玻璃易导致颌骨骨折,这类损伤往往伴随软组织撕裂和牙齿脱落。高速撞击可能造成复杂的LeFort型骨折,出现面部中部塌陷、眼球运动障碍等严重症状。急诊处理需优先保障气道通畅,后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指导手术修复,术后可配合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
对抗性运动如拳击、足球、篮球等可能因碰撞导致颌骨骨折。运动时未佩戴防护牙托会增加骨折风险,表现为运动后面部不对称、咀嚼无力等症状。青少年运动员因骨骼未完全骨化更易发生青枝骨折。治疗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复杂骨折需使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恢复期可补充钙剂促进愈合。
骨质疏松、颌骨囊肿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会削弱骨强度,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这类骨折常伴有牙龈出血、牙齿异常松动等非典型症状。需通过活检明确原发病,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处理基础疾病,如骨髓炎患者需长期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骨肿瘤患者可能需切除后行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
颌骨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专用漱口水预防感染;饮食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咀嚼硬物;定期复查影像评估愈合情况。骨折后2-3周可开始渐进性张口训练,6-8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伴有牙齿损伤者需同期进行牙科治疗,术后半年需复查钛板位置,儿童患者需监测颌骨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