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怎么回事,怎么办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清创固定、抗感染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高能量创伤是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最常见的原因,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直接作用于小腿导致。骨折端穿透皮肤形成开放性伤口,常伴随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神经损伤。治疗需紧急清创并采用外固定支架或髓内钉固定,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这类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折线多呈横行或短斜行。除骨折固定外,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可破坏骨质结构,在正常活动时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可见骨折端骨质溶解或破坏征象。治疗需处理原发病,恶性肿瘤需配合放化疗,骨髓炎需长期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骨折固定多选择对病灶干扰小的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创面污染严重时易继发化脓性骨髓炎,表现为持续发热、伤口渗液脓性分泌物。需多次清创并留取分泌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可行二期内固定。
骨折愈合后可能出现踝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训练,配合超声波治疗仪促进骨痂形成。严重关节粘连者可关节镜下松解,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改善活动度。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饮食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超过60克,多食用牛奶、鱼肉等富含钙质食物。康复训练初期避免患肢负重,6-8周后根据复查结果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行走。出现患肢肿胀加剧、发热超过38.5℃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