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中医养生编辑 医点就懂
9次浏览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可能导致肢体弛缓性瘫痪。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儿童,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1、病毒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分为Ⅰ、Ⅱ、Ⅲ三种血清型。病毒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和肠道黏膜繁殖,随后侵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少数情况下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选择性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瘫痪。

2、临床表现

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和恢复期。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瘫痪前期出现颈背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期多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弛缓性瘫痪;部分患者可遗留永久性残疾。约90%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

3、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急性期可从咽拭子、粪便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核酸检测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需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等疾病鉴别。

4、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采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序贯免疫程序。基础免疫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和4岁分别加强1剂。流行期间应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5、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瘫痪期需保持肢体功能位,恢复期配合物理治疗促进功能重建。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等免疫调节剂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虽然我国已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但全球仍有少数流行地区。建议家长按时完成儿童疫苗接种计划,旅行前咨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现发热伴肢体无力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勤洗手习惯,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