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衰怎么引起的

幼儿心力衰竭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严重贫血、呼吸道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机体需求,幼儿多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多汗、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是幼儿心衰最常见原因,可能与孕期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或环境暴露有关。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会导致肺循环充血,增加心脏负荷。患儿常出现口唇青紫、活动耐力下降,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治疗需根据缺损类型选择介入封堵术或外科矫治手术,药物可选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等改善心功能。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患儿多有发热后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症状,心电图显示ST-T改变,心肌酶谱升高。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重症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部分患儿可能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会导致心脏代偿性做功增加。营养性贫血常见于早产儿或辅食添加不当的婴幼儿,表现为甲床苍白、食欲减退。需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贫血需定期输血,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症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可诱发急性心衰,因缺氧和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担。患儿出现喘憋加重、肝脏肿大时提示病情恶化。治疗需氧疗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减轻气道炎症。心功能失代偿时需静脉注射米力农注射液增强心肌收缩。
糖原累积症、线粒体病等遗传代谢缺陷会导致心肌能量供应不足。患儿多有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等全身表现,血乳酸、肌酸激酶显著升高。需限制剧烈活动,给予生酮饮食或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改善代谢。部分类型需进行酶替代治疗或肝移植。
家长发现幼儿出现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体重不增或夜间阵发性哭闹时需及时就医。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少量多次喂养高热量配方奶,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荷。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曲线,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长期随访心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