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手腕疼韧带损伤

手腕疼韧带损伤可通过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关节不稳、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手腕韧带损伤通常由运动创伤、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疼痛加剧、握力下降等症状。
韧带损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肿胀,表现为手腕背侧或掌侧皮肤隆起,按压有紧绷感。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度损伤可能仅有轻微膨隆,重度损伤可伴随皮下淤青。急性期肿胀会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需及时冰敷减少渗出。
腕关节特定韧带区域出现压痛提示损伤位置,如桡腕掌侧韧带损伤时鼻烟窝处压痛明显。检查时用拇指垂直按压韧带走行区,疼痛程度与损伤呈正比。需与肌腱炎压痛鉴别,韧带压痛位置更深且伴随关节松动感。
损伤后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如尺侧韧带损伤会影响手腕尺偏动作。患者做背伸、掌屈或旋转动作时疼痛加剧,主动活动度比被动活动度下降更显著。可通过握拳尺偏试验等特殊检查评估韧带功能完整性。
韧带完全断裂会导致腕骨异常移位,表现为抓握物体时关节错动感。可通过应力试验诱发,如舟月韧带损伤时轴向按压第三掌骨会出现腕骨塌陷。慢性损伤可能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活动时关节弹响。
X线片可排除骨折,MRI能清晰显示韧带撕裂程度和位置。超声检查适用于动态评估韧带连续性,关节造影可观察造影剂渗漏情况。影像学分级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部分Ⅲ度损伤需手术修复。
疑似韧带损伤时应停止腕部活动,使用支具临时固定。急性期每2小时冰敷15分钟,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恢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稳定性,避免提重物或突然扭转动作。若保守治疗2周无改善或出现关节畸形,需及时进行韧带重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