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和腰间盘突出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疾病性质不同。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是脊柱退行性病变。两者在发病机制、疼痛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均有显著差异。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基因高度相关,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脊柱关节导致慢性炎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常见诱因包括长期劳损、外伤或年龄增长导致的退行性改变。前者具有遗传倾向,后者多为后天获得性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晨僵超过30分钟、夜间腰骶部钝痛,活动后减轻,可能伴随虹膜炎或足跟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发性锐痛为主,咳嗽时加重,常放射至下肢,伴随麻木或肌力下降。前者疼痛呈渐进性发展,后者多与体位变化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X线可见骶髂关节侵蚀、脊柱竹节样改变,MRI显示骨髓水肿。腰椎间盘突出症CT或MRI能直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但无关节融合表现。前者病变从骶髂关节向上发展,后者局限在病变椎间隙水平。
强直性脊柱炎需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抗风湿药甲氨蝶呤片或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可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前者治疗侧重抑制炎症,后者以解除神经压迫为目标。
强直性脊柱炎可能逐渐导致脊柱强直和驼背,需终身管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复发概率较高但不会引起全身系统损害。前者需定期监测关节功能,后者关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建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坚持康复锻炼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长期保持固定姿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加强腰背肌训练,使用硬板床休息。两类患者均需避免负重劳动,出现症状加重时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