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吗

鼻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感染。
飞沫传播是鼻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颗粒可随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后导致感染。飞沫传播的有效距离通常在1米以内,尤其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鼻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手部接触带病毒的物品后再触摸黏膜也可能引发感染。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及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除飞沫传播外,鼻病毒偶尔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当感染者进行雾化治疗、气管插管等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时,病毒可能以更小的颗粒形式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增加远距离传播概率。但这种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较为少见,主要发生在特定医疗环境中。
预防鼻病毒传播需注重呼吸道卫生与手部清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及时丢弃,经常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避免未清洁的手接触眼鼻口。在感冒高发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也有助于降低传播风险。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