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中耳炎症状与治疗方法

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
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常见耳部钝痛或刺痛,可能伴随耳内压迫感,疼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婴幼儿常表现为抓耳、哭闹不安。该症状多与中耳黏膜充血肿胀、脓液积聚压迫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鼓膜穿孔后会出现黄色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初期可能带血丝,脓液黏稠度随病程变化。长期流脓可能引发外耳道湿疹。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耳道后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慢性患者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避免自行掏耳导致二次感染。
由于脓液阻碍声波传导及听骨链活动受限,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急性期听力减退程度与积液量相关,慢性期可能因听骨破坏加重。除抗感染治疗外,可进行纯音测听评估,鼓室成形术适用于听骨链固定病例。恢复期建议避免噪音刺激。
儿童患者更易出现38℃以上发热,与细菌毒素吸收有关。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呕吐等全身症状。需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同时加强补液。反复发热提示感染未控制,需调整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
内耳受累时可出现低频耳鸣或旋转性眩晕,提示可能并发迷路炎。需通过前庭功能检查鉴别,治疗需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避免突然起身防止跌倒,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澡时用耳塞防水,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黏膜修复。慢性患者需定期耳内镜检查,游泳前可使用防水耳塞。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滴耳,所有药物需在耳鼻喉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