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可通过观察瘢痕形态、触感、生长周期及伴随症状判断,主要特征包括瘢痕高出皮肤表面、质地硬韧、持续发红瘙痒等。增生性瘢痕可能与创伤修复异常、遗传因素、感染或局部张力过大有关,通常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医生诊断确认。
增生性瘢痕通常明显隆起于正常皮肤,边界清晰但不超过原始伤口范围,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颜色初期为鲜红或紫红,随时间可能逐渐变暗。与瘢痕疙瘩不同,增生性瘢痕不会无限扩展至周围健康皮肤。
瘢痕组织质地坚硬且缺乏弹性,按压时有明显抵抗感,可能伴有紧绷感或疼痛。部分患者瘢痕局部温度略高于周围皮肤,触摸时可感知到增厚的纤维组织团块。
增生性瘢痕多在伤口愈合后1-2个月内出现,持续增生期可达6-12个月,之后可能进入缓慢消退期。若瘢痕超过一年仍持续增厚、发红或扩展,需警惕瘢痕疙瘩可能。
多数患者伴有瘙痒、刺痛或灼热感,尤其在温度变化或衣物摩擦时加重。严重者可出现瘢痕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或反复破溃感染。
需与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等鉴别。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范围呈蟹足样生长,而萎缩性瘢痕凹陷于皮肤。医生可能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瘢痕厚度,或活检明确胶原排列特点。
若疑似增生性瘢痕,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或整形外科。日常应避免搔抓瘢痕,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可使用硅酮制剂辅助软化瘢痕。紫外线照射可能加重色素沉着,需做好防晒。对于影响功能的瘢痕,医生可能推荐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激光治疗或手术修复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