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为什么禁用退烧药

手术前禁用退烧药主要是为了避免药物干扰凝血功能、掩盖感染症状或影响麻醉效果。常见禁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退烧药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非甾体抗炎药通过阻断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但该机制同时会减弱血小板黏附能力,延长出血时间。手术创伤本身会激活凝血系统,若叠加药物影响可能导致止血困难。部分患者术前存在隐性凝血功能障碍时风险更高。
退热作用可能掩盖术后感染早期表现。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重要反应信号,术前使用退烧药会使体温暂时恢复正常,干扰医护人员对术后感染性发热的及时识别。尤其对于存在慢性炎症或潜在感染灶的患者,可能延误抗生素使用时机。
药物代谢可能改变麻醉药效。部分退烧药需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与麻醉药物存在竞争性代谢途径,可能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或增强中枢抑制作用。老年患者或肝功能异常者更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剂型可能增加胃肠道风险。缓释制剂、肠溶片等剂型需较长时间消化吸收,麻醉状态下胃肠蠕动减弱可能导致药物滞留。全麻患者胃内容物反流时,药物颗粒可能加重呼吸道刺激。
术前发热需采取物理降温替代措施。可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额头或腋下等方式控制体温,同时补充足够水分。若持续高热或伴有寒战、意识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手术方案。术后恢复饮食后,再根据医嘱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