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肿了走路疼痛

脚踝肿了走路疼痛可能与踝关节扭伤、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下肢静脉血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踝关节扭伤通常由运动损伤或行走姿势不当导致韧带拉伤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和活动受限。急性期可采取冰敷减轻水肿,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或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痛风发作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但也可侵犯踝关节,表现为夜间突发剧痛伴皮肤发红发热。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结晶沉积有关。急性期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医生可能开具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或苯溴马隆胶囊,同时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呈对称性关节肿胀,晨僵时间超过1小时。可能伴随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确诊需结合类风湿因子检测,治疗常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或生物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相关,表现为活动后疼痛加重、关节摩擦感。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赘形成。轻中度患者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单侧下肢突发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症状。与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制动有关。需立即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绝对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抬高下肢20厘米。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踝部支撑,运动前充分热身。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减少水肿发生。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或出现皮肤发紫、发热等异常表现,须立即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每天3组每组15次,动作需缓慢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