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回事

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药物或毒物损伤、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控制原发病等方式治疗。
肾前性因素通常与血容量不足有关,如大量失血、严重腹泻或呕吐导致体液丢失。患者可能出现少尿、血压下降等症状。治疗需快速补液恢复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晶体液,严重时可输注人血白蛋白等胶体液。
肾性因素主要指肾实质损伤,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方案,如免疫抑制剂用于肾小球肾炎,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同时需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监测肾功能指标变化。
肾后性因素多由尿路梗阻引起,如结石、肿瘤压迫或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腰痛等症状。解除梗阻是关键措施,可采用留置导尿管、输尿管支架置入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下尿路症状,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
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或重金属中毒可导致肾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肾毒性物质,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常用解毒剂如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用于重金属中毒,同时可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保护肾功能。
严重感染如脓毒症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肾灌注不足。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休克等症状。治疗需积极控制感染源,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严重时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预后。
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和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应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定期监测血钾水平。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劳累,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