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症状有哪些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症状主要有胸痛、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烧心感、体重下降等。该病属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典型表现为食管非协调性收缩引起的功能性梗阻。
胸骨后剧烈疼痛是主要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肩胛区,易与心绞痛混淆。疼痛发作常由进食冷饮、情绪紧张诱发,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可能缓解。食管测压检查可见同步性高幅收缩波,24小时pH监测可排除胃食管反流病。
固体和液体食物均可能出现吞咽梗阻感,症状呈间歇性,与食管痉挛导致管腔暂时性狭窄有关。部分患者描述为食物停滞在胸骨后,需多次吞咽或饮水辅助。吞咽造影可见食管节段性收缩形成的"螺旋状"或"串珠状"影像,内镜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器质性病变。
未消化的食物可能反流至口腔,与食管蠕动异常导致食物滞留相关。反流多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夜间平卧时更易发生,需与胃食管反流病鉴别。食管测压显示远端食管同步收缩波超过180mmHg,持续时间延长,符合弥漫性食管痉挛诊断标准。
胸骨后灼烧感可能由食管痉挛刺激黏膜或伴随的胃酸反流引起。症状多在餐后加重,抗酸剂可能暂时缓解,但根本原因为食管运动异常。食管测压可见重复收缩波和自发性收缩,24小时pH监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
长期吞咽困难和进食疼痛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出现渐进性体重减轻。患者常因恐惧进食而减少餐次,可能伴随贫血或维生素缺乏。需通过食管测压明确诊断,治疗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
建议患者保持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避免过冷过热饮食,餐后保持直立位。可尝试温热流质饮食缓解痉挛,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诱因。心理疏导对情绪相关发作有益,生物反馈治疗可能改善食管运动协调性。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复查食管测压评估治疗效果,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食管肌层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