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上的骨密度怎么看

骨密度检查报告主要通过T值和Z值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需结合临床指标综合判断。
骨密度检查通常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报告单上T值是与健康青年人群骨密度平均值的比较,Z值是与同年龄、性别、体重人群的比较。T值在-1.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1.0至-2.5提示骨量减少,低于-2.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Z值主要用于儿童、青少年和绝经前女性评估,低于-2.0需警惕继发性骨质疏松。报告单还会显示具体测量部位的骨密度值,常见检测部位包括腰椎、股骨颈和全髋关节。部分报告会标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分,该评分结合骨密度和临床危险因素计算十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
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骨密度筛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高风险人群需缩短复查间隔。若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应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