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如何调整复位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可通过卧床休息、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法复位等方式调整复位。
急性腰扭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选择硬板床仰卧,双下肢屈曲以放松腰部肌肉。避免久坐或弯腰动作,一般需严格卧床1-3天,疼痛缓解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若过早活动可能加重肌肉韧带损伤,导致慢性腰痛。
扭伤48小时内应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可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组织修复。注意冷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皮肤;热敷温度不宜超过40℃。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或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吲哚美辛巴布膏。药物使用不超过1周,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口服药。
急性期过后可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等物理疗法,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治疗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合并腰椎小关节紊乱者可尝试牵引治疗,但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避免过度牵引。
对于腰椎小关节错位者,需由骨科或康复科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常用方法包括斜扳法、旋转复位法等,操作前需排除骨折、椎间盘突出等禁忌证。复位后需佩戴腰围保护2-4周,期间避免剧烈扭转动作。
急性腰扭伤恢复期间应避免提重物、久坐久站等动作,睡眠时可在腰部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2周内不建议进行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可逐步进行五点支撑、猫式伸展等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若3天后疼痛无缓解或出现下肢麻木、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严重损伤。日常注意搬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加强腰背肌锻炼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