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肠炎怎么护理

儿童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清洁、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儿童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儿童急性胃肠炎发作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软烂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负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清淡。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
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溶液,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避免红臀。呕吐后及时漱口清洁口腔。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使用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要定期消毒。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呕吐及排便情况。记录呕吐和腹泻次数、性状及量。若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血便、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表现,提示病情加重。儿童急性胃肠炎可能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需及时识别危险信号。
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或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无改善者需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某些药物可能抑制病原体排出。严重脱水患儿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治疗。
儿童急性胃肠炎护理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恢复期饮食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定期对儿童活动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减少感染机会。若症状反复或迁延不愈,需排查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