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冷是好事还是坏事

呼吸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22次浏览

不怕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具体取决于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或生理差异。健康人群的耐寒能力增强通常属于正常现象,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导致的怕热畏热则需警惕。

健康人群因遗传因素、长期耐寒训练或体脂率较高等原因,可能出现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增强。这类人群在寒冷环境中血管收缩反应较慢,体表温度感知阈值较高,往往伴随基础代谢率提升。运动员、冬泳爱好者等通过持续冷暴露训练,可促进棕色脂肪组织活化,属于良性的生理性改变。但需注意这种耐寒性存在个体差异,不应作为刻意追求的健康标准。

病理性不怕冷多与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相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表现为基础代谢率异常升高、持续性怕热多汗。下丘脑病变可能干扰体温调定点,导致对寒冷刺激反应迟钝。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会出现外周血管异常扩张现象。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瘤患者,肿瘤热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这类情况往往伴随体重下降、心悸等警示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建议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单纯耐寒性强无须干预,但出现怕热多汗、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日常可通过监测静息心率、定期体检排除潜在疾病,避免将病理性怕热误认为健康表现。冬季仍需注意肢体末梢保暖,防止冻伤等意外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