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是不是气短

气短通常表现为呼吸费力或空气不足感,可通过观察呼吸频率、运动耐量及伴随症状初步判断。气短可能与生理性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贫血、焦虑症等有关,具体需结合临床检查确诊。
正常成人静息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持续超过20次/分钟,或出现浅快呼吸、叹息样呼吸,可能提示气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呼气延长,哮喘发作时可闻及哮鸣音。建议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基础呼吸频率,但需注意情绪波动、体温升高等生理因素干扰。
平地行走200米即需停下休息,或爬两层楼梯出现明显呼吸急促,属于典型运动耐量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垫高枕头才能入睡。可尝试6分钟步行试验,记录行走距离与血氧饱和度变化,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
观察口唇、甲床是否出现紫绀,血氧饱和度是否低于95%。肺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杵状指,二氧化碳潴留者可表现为扑翼样震颤。家用脉搏血氧仪可初步筛查,但需注意末梢循环不良可能造成数值偏低。
肺炎常伴发热咳嗽,肺栓塞多突发胸痛咯血,焦虑症易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心血管源性气短多合并下肢水肿,贫血患者常见面色苍白。建议记录症状发作的时间规律、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
肺功能检查可区分阻塞性与限制性通气障碍,胸部CT能发现肺部实质性病变,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有助于诊断心源性气短。血常规可筛查贫血,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有提示意义。所有检查均需专业医师根据症状选择,避免自行过度检查。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适度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烟者需尽早戒烟。若气短持续加重或出现意识改变、严重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就医。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呋塞米片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