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与结节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结核
关键词: #结核
结核与结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概念,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而结节是影像学或体检中发现的异常组织团块描述。
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肺部、淋巴结、骨骼等多个器官。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结核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诊断需结合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等,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疗程通常需6-9个月。
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异常组织团块,可在肺部、甲状腺、乳腺等部位出现。结节性质多样,可能是炎症、结核、肿瘤或其他病变。肺结节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甲状腺结节可能与碘缺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多数结节无症状,需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必要时进行活检明确性质。
结核由特定病原体感染引起,而结节形成原因复杂多样。结核具有明确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结节本身不具有传染性。结核需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结节则需鉴别良恶性。两者在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有本质区别。
结核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结节诊断则依赖影像学特征评估,如CT值、边缘特征、生长速度等,必要时需穿刺活检。PET-CT等检查可帮助鉴别结节性质,但对结核活动性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结核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强调早期、联合、适量、规律用药,防止耐药。结节处理取决于性质,良性结节可能只需观察,恶性结节需手术、放疗等治疗。部分结核性结节在抗结核治疗后可能缩小或消失,但其他类型结节不会对抗结核药物产生反应。
发现不明原因结节或出现结核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应注意增强免疫力,结核患者需隔离防护,结节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