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胆道梗阻的介入手术,通过穿刺肝脏将引流管置入胆管以缓解胆汁淤积。该手术主要适用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癌等引起的胆道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影像学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肝内胆管并置入引流导管。导管一端位于梗阻部位近端胆管内,另一端经皮下隧道引出体外或连接内引流装置。通过建立人工通道实现胆汁外引流或内引流,有效降低胆道压力,缓解黄疸、感染等症状。
该手术适用于恶性胆道梗阻如胆管癌、胰头癌压迫,良性胆管狭窄如术后瘢痕挛缩,胆总管结石嵌顿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胆瘘患者的过渡性引流。对于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患者,可联合胆道支架植入实现长期姑息治疗。
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通过超声、CT或MRCP明确胆管扩张程度及梗阻部位。术前禁食6小时,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向患者说明手术步骤及可能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定位穿刺点,局部麻醉后采用Chiba针穿刺目标胆管,注入造影剂确认位置。置换导丝后逐级扩张穿刺通道,最终置入8-12Fr引流管。外引流时固定皮肤出口端,内引流需确保导管远端通过梗阻段进入十二指肠。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液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冲洗防止堵塞。观察有无血性胆汁、腹痛等出血征象。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2-3天后复查血生化评估黄疸消退情况。外引流患者需注意皮肤护理,内引流患者需随访支架通畅情况。
术后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胆汁分泌负担。每日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发现浑浊、沉淀或流量骤减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或胆道造影,根据病情决定拔管时间。长期带管患者需每3个月更换引流管防止感染,出现寒战高热等胆管炎症状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