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栓塞、间质性肺病、胸廓畸形等原因。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肺血管阻力增加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同时配合氧疗改善低氧血症。

2、支气管哮喘

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未规范治疗时,慢性气道炎症可导致肺血管重构。典型症状为发作性喘息、胸闷,夜间或晨间加重。急性期可使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溶液缓解症状,稳定期需长期应用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控制炎症。

3、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可引发急性肺栓塞,大面积栓塞可急剧增加肺动脉压力。患者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使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必要时行肺动脉导管碎栓术。

4、间质性肺病

职业粉尘接触或结缔组织病可能引发肺间质纤维化,肺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干咳和活动后气促。治疗需联合吡非尼酮胶囊抗纤维化,严重低氧血症需长期家庭氧疗。

5、胸廓畸形

严重脊柱侧弯或胸廓成形术后可能限制肺扩张,长期通气不足可继发肺血管病变。这类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睡眠呼吸障碍者需使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合并感染时及时应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控制炎症。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寒冷季节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水肿。稳定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操训练,监测体重变化及下肢水肿情况,出现气促加重或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