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治疗后并发症有哪些

房间隔缺损治疗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残余分流、血栓栓塞、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治疗方式包括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修补,不同治疗方式可能引发不同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治疗后心律失常多与心脏传导系统受损或心肌水肿有关。介入封堵术可能因器械刺激诱发房性早搏、房颤,外科手术可能因心房切口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轻度心律失常可自行缓解,持续发作需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治疗,严重者需安装临时起搏器。
残余分流多见于介入封堵术后,因封堵器未能完全覆盖缺损边缘或移位导致。小分流通常无须处理,中大量分流可能引起右心容量负荷加重,表现为活动后气促。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分流程度,必要时需二次手术修正或更换更大规格封堵器。
封堵器表面内皮化不完全时可能形成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或肺栓塞。术后需规范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3-6个月,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合并房颤患者需延长抗凝时间,同时控制心室率以降低血栓风险。
长期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扩大者,术后可能出现急性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肢水肿、肝淤血,需限制液体入量并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术前评估心室功能、术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有助于预防。
介入或外科手术操作可能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表现为持续发热、心脏杂音变化。高危患者术前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术后出现感染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注射用青霉素钠、万古霉素注射液等足疗程治疗。
房间隔缺损术后应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介入治疗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封堵器移位。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术后半年内避免潜水、蹦极等可能引起胸腔压力骤变的运动,饮食需低盐低脂以减轻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