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恶性肿瘤有哪些

子宫体恶性肿瘤主要有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等类型。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子宫体恶性肿瘤,可能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子宫肉瘤较为罕见,通常起源于子宫肌层或结缔组织;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进展较快。
子宫内膜癌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月经紊乱,可能伴随下腹隐痛、阴道排液。发病与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密切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外源性雌激素使用等。诊断需依赖分段诊刮或宫腔镜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激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甲羟孕酮片、来曲唑片、他莫昔芬片等。
子宫肉瘤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包括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等亚型。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盆腔包块迅速增大、腹痛等。该病侵袭性强,易发生肺转移。发病可能与盆腔放疗史、遗传因素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治疗需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多需联合化疗,常用方案含异环磷酰胺注射液、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等药物。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好发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恶臭排液,肿瘤生长迅速。发病可能与长期雌激素刺激、盆腔放疗史相关。治疗需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多采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铂注射液进行化疗,但预后较差。
子宫癌肉瘤是上皮和间叶组织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兼具癌和肉瘤特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盆腔疼痛,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诊断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治疗原则与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相似,需手术联合放化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等,但易发生远处转移。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子宫体的情况较少见,可能来源于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临床表现除原发灶症状外,可出现子宫增大、异常出血。诊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控制原发肿瘤为主。根据原发癌类型选用相应化疗方案,如氟尿嘧啶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等。
预防子宫体恶性肿瘤需保持健康体重,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避免长期单一雌激素刺激。定期妇科检查对早期发现病变尤为重要,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