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囊肿是什么病

口腔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22次浏览

关键词: #囊肿 #口腔

口腔颌面部囊肿是指发生在口腔及颌骨内的囊性病变,主要包括牙源性囊肿(如根尖周囊肿、含牙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如皮样囊肿、鳃裂囊肿)。这类疾病通常由牙齿发育异常、感染或胚胎残留组织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或牙齿移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发病原因

牙源性囊肿多与牙齿发育或炎症相关,如根尖周囊肿由慢性根尖周炎导致,含牙囊肿则源于牙冠形成期釉质上皮退化异常。非牙源性囊肿如皮样囊肿与胚胎期外胚层组织残留有关,鳃裂囊肿由鳃弓发育异常引起。部分囊肿可能伴随颌骨膨隆、牙齿松动或继发感染。

2、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颌骨膨隆、面部不对称。牙源性囊肿可能导致邻近牙齿移位或根吸收,继发感染时伴发红肿热痛。皮样囊肿触诊有面团感,鳃裂囊肿常见于颈侧部,穿刺可抽出黄色油脂样或黏液样物质。

3、诊断方法

X线片可显示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影,边界清晰。锥形束CT能明确囊肿范围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穿刺液检查有助于鉴别类型,如角化囊肿可见胆固醇结晶。需与颌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措施

小型囊肿可采用刮治术彻底去除囊壁,较大囊肿需行开窗减压术促进骨再生。感染期需先控制炎症,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术后需定期复查影像,监测复发情况。颌骨缺损严重者可能需植骨修复。

5、预后护理

术后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避免过硬食物损伤术区,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发现新发病变。非牙源性囊肿术后需关注神经功能,出现麻木等异常及时复诊。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角化囊肿存在复发倾向需长期随访。

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及时治疗龋齿和牙周炎等感染源。发现颌骨膨隆或牙齿异常移位应尽早就医,避免囊肿增大造成骨质破坏。术后遵医嘱进行张口训练和咬合调整,恢复咀嚼功能。定期口腔全景片检查有助于监测颌骨愈合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