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确诊血管炎

血管炎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和组织活检。
血液检查是血管炎诊断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估炎症活动程度。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类型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类风湿因子、补体水平等免疫学指标有助于鉴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
尿液检查可发现肾小球肾炎相关的血尿、蛋白尿,对于累及肾脏的血管炎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尿沉渣镜检发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病变,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评估肾脏损伤程度。系统性血管炎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以评估肾脏受累情况。
超声检查可评估浅表血管壁增厚和血流变化,多普勒超声能检测大血管狭窄或闭塞。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中等大小血管的炎症改变,发现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特征性表现。PET-CT有助于评估血管炎全身炎症活动范围和程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大血管炎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等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可评估心脏血管受累情况,脑血管造影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皮肤、肾脏、颞动脉等病变部位活检发现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是确诊血管炎的病理学依据。肾活检可明确肾小球肾炎类型和活动度,指导治疗决策。活检标本需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荧光检测,必要时行电子显微镜检查。
确诊血管炎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寒冷刺激。饮食宜清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盐食物。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