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吃药打针都不退烧怎么办

小孩发烧吃药打针都不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药物、补液支持、就医检查和中医辅助等方式处理。持续高热不退可能与用药不当、病原体耐药、并发症或非感染性发热等因素有关。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浴导致皮肤刺激。同时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家长需每30分钟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持续2小时未降需及时复诊。
若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或双氯芬酸钠栓等直肠给药制剂。注意不同退热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家长需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重复给药导致肝肾损伤。
每小时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可选择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或儿童专用口服补液盐。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出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静脉补液治疗。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血培养、尿培养或胸片检查。川崎病患儿需做心脏超声排查冠状动脉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进行腰椎穿刺。家长应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准确描述发热热型和伴随症状。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可配合小儿推拿,清天河水手法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300次,退六腑手法沿前臂尺侧推200次。中药可选用羚羊角颗粒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但须经中医师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服用安宫牛黄丸等含重金属成分的急救药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选择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和高糖饮食加重代谢负担。发热期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观察有无皮疹、抽搐或意识改变等危重征兆。若72小时内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或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情况,需急诊处理排除脓毒症、脑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