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病应注意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需注意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饮食调整、避免感染及心理调节。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需长期管理以控制病情进展。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如硫唑嘌呤片、泼尼松龙片、熊去氧胆酸胶囊。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用药期间需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血常规、肝功能异常等。若出现皮肤瘀斑、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每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每年进行肝脏超声或弹性成像检查评估纤维化程度。病情活动期需缩短复查间隔,若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复查结果异常时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避免酒精、高盐及加工食品,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可少量多餐减轻腹胀,合并骨质疏松时需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
因免疫抑制治疗会增加感染风险,需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接种乙肝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外出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及时排查感染,必要时暂停免疫抑制剂。
长期疾病管理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可通过肝病患友互助小组、心理咨询等途径疏导情绪。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尿液颜色、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时需多学科协作治疗。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夏季避免暴晒加重皮肤病变。烹饪时选用橄榄油等健康油脂,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建议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