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用的皮肤膏药有哪些

放疗后皮肤损伤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湿润烧伤膏等药物缓解症状。放疗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斑、脱屑或溃疡,需根据皮损类型选择对应药物。
该药物含有人工合成的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细胞增殖与修复,适用于放射性皮炎导致的表皮缺损。对于放疗后出现的浅表溃疡或糜烂创面,可加速上皮再生。使用前需清洁创面,避免与碘伏等消毒剂同时使用。对生物制剂过敏者禁用。
由多粘菌素B和杆菌肽组成,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适用于预防或治疗放射性皮炎继发感染。若皮肤出现渗液、脓性分泌物时使用效果显著。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开放性创面慎用。
磺胺类广谱抗菌药与银离子的复合制剂,兼具抗菌和促进创面干燥作用,适用于伴有感染的放射性皮肤溃疡。银离子能抑制细菌DNA复制,磺胺过敏者禁用。使用时可能出现短暂刺痛感,深部溃疡需配合清创处理。
局部抗生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皮肤感染菌效果显著。适用于小范围放射性皮炎合并脓疱或毛囊炎。避免接触眼鼻口腔黏膜,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0天以防耐药性。
含黄柏、地榆等中药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适用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渗出期。能形成保护性油膜减少摩擦刺激,缓解疼痛和瘙痒症状。油性基质可能影响散热,大面积使用时需监测体温变化。
放疗后皮肤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摩擦受损部位。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防晒霜选择物理性遮光剂。出现水疱破溃时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忌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若皮损持续加重或伴发热,应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