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导致水肿原因是什么

心力衰竭导致水肿主要与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因素有关。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排血量减少,右心房及体循环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组织间隙,表现为下肢、骶尾部等低垂部位水肿。患者可能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伴有肝淤血肿大。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减轻液体负荷,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心力衰竭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钠潴留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引发水潴留。患者尿量减少,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作用,配合氢氯噻嗪片增强排钠效果。
长期体循环淤血可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同时肝淤血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加速液体外渗。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水肿呈全身性分布。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配合高蛋白饮食改善营养状态。
严重静脉高压可导致淋巴管扩张,淋巴液回流受阻加重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表现为皮肤紧绷发亮,按压出现凹陷性水肿。需抬高患肢促进回流,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减轻静脉系统压力。
慢性缺氧和炎症因子释放可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通透性增加。液体及小分子蛋白更易渗出血管外,形成顽固性水肿。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行超滤治疗去除多余体液。
心力衰竭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500毫升。饮食选择低盐、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腌制食品。活动时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水肿加重,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尿量骤减时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