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会有哪些并发症

局部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损伤、过敏反应、局部组织损伤、毒性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局部麻醉是通过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镇痛效果,但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药物注射时可能直接损伤神经纤维,导致短暂或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注射部位麻木、刺痛或肌肉无力,通常与穿刺技术或药物浓度过高有关。轻微神经损伤多可在数周内恢复,严重损伤需神经修复治疗。避免反复穿刺和精准定位可降低风险。
对麻醉药物或添加剂过敏可能引发皮肤瘙痒、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酯类局麻药比酰胺类更易致敏,使用前需询问过敏史。轻度过敏可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缓解,严重过敏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并监测生命体征。
注射针头可能造成血管破裂、血肿或组织坏死,尤其在血供丰富区域如口腔黏膜。表现为局部肿胀、淤青或皮肤苍白,与操作暴力或血管误注有关。小血肿可自行吸收,大面积缺血需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改善循环,必要时手术清创。
药物过量或误入血管可引起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早期出现口周麻木、耳鸣,严重时发生抽搐或心跳骤停。布比卡因注射液的心脏毒性尤需警惕。控制单次给药量、分次注射和使用肾上腺素可预防,发生毒性反应需立即停用并静脉注射脂肪乳剂。
麻醉药物吸收或肾上腺素添加可能导致心悸、高血压或反射性心动过缓。原有心脏病患者风险更高,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术前评估心血管状态,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片预防,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干预。
接受局部麻醉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以防出血。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重或全身症状需及时复诊。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注意血压波动。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术前充分沟通药物史和过敏史,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