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怎么办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梗阻、药物毒性、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
少尿期需严格计算每日液体出入量,摄入量应控制在尿量加不显性失水量范围内,避免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家长需记录患儿饮水量、输液量及排尿量,观察有无水肿或呼吸困难。禁止自行使用利尿剂,静脉输液需由医生根据电解质结果调整。
给予低钾、低磷、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1g/kg/d。避免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选择苹果、白菜等低钾蔬果。家长需将食物制成糊状或流质,分5-6次少量进食。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热量,维持每日30-35kcal/kg能量供给。
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促进排尿,但需监测血压防止脱水;碳酸氢钠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肾性贫血。禁止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头孢类抗生素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对于严重高钾血症或液体超负荷患儿,可能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家长需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治疗后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防止营养丢失。
肾后性梗阻患儿可能需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肾造瘘术解除梗阻。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家长需每日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先天性肾畸形者可考虑肾移植,但需终身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重、血压及尿量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至1.2-1.5g/kg/d,但仍需限制高磷食物。出院后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乏力、恶心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出现异常及时返院就诊。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