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癌、十二指肠溃疡、痔疮等。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胃溃疡是胃黏膜受损形成的开放性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典型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餐后腹胀,严重时溃疡侵蚀血管会导致呕血或柏油样便。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同时需根除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会导致食管下端静脉丛扩张,血管壁变薄易破裂出血。常见诱因有进食粗糙食物、剧烈咳嗽等,突发大量呕血为其特征。急诊需内镜下止血,预防出血可服用普萘洛尔片,但需警惕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肿瘤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可引起持续少量出血,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进展期可见咖啡样呕吐物。伴随症状包括消瘦、腹部包块,胃镜取活检可确诊。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等化疗方案。
好发于球部的溃疡易穿透肠壁损伤胰十二指肠动脉,出血量常较大。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具有空腹痛、夜间痛的特点。除抑酸治疗外,出血活跃期需内镜下钛夹止血,药物可选择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
内痔黏膜下静脉丛破裂会导致便后滴鲜血,外痔血栓形成也可引发出血。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是常见诱因,肛门镜检可明确分度。轻度出血可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严重者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和粗纤维饮食。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恢复期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出现头晕、心悸等失血表现或出血量增大,须立即急诊处理。长期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并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