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扁桃体周围脓肿可能由急性扁桃体炎未及时控制、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反复扁桃体炎发作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穿刺抽脓、切开引流、扁桃体切除术、支持治疗等方式处理。
急性扁桃体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炎症向扁桃体周围间隙扩散形成脓肿。患者常伴有剧烈咽痛、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时需联合糖皮质激素缓解水肿。
龋齿、牙龈炎等口腔感染或鼻窦炎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扩散至扁桃体周围间隙。典型表现为单侧咽部肿胀伴放射性耳痛。除抗生素治疗外,需同步处理原发感染灶,如根管治疗或鼻窦冲洗。
糖尿病、HIV感染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扁桃体防御能力下降易继发脓肿。这类患者病程进展快,易出现高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治疗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长期口腔清洁不足可增加致病菌定植概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诱发感染。建议每日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进食后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定期进行专业口腔洁治。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局部组织纤维化影响引流,细菌易在隐窝内蓄积。每年发作超过3次者,在炎症控制后2-3周可考虑行扁桃体剥离术,儿童需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减少出血风险。
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脓肿部位。恢复期可用淡盐水含漱,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擤鼻。若出现呼吸困难、颈部僵硬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脓肿可能向纵隔或颅内扩散。既往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建议戒烟并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