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关键词: #胃炎
关键词: #胃炎
慢性胃炎可通过中药调理、中成药治疗、针灸疗法、饮食干预及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常见胃脘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
辨证施治是中药治疗核心。脾胃虚寒型可用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含黄芪、桂枝等成分;肝胃郁热型适用左金丸疏肝清热,含黄连、吴茱萸等。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避免自行配伍。煎药时忌用铁器,文火慢煎保留药效。
气滞胃痛颗粒可缓解胃脘胀满,含柴胡、香附等理气成分;温胃舒胶囊适用于寒性胃痛,含肉桂、高良姜等温中药物;摩罗丹对糜烂性胃炎有效,含百合、茯苓等养阴成分。服用时需避开辛辣刺激食物,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针刺可调节胃肠蠕动,配合艾灸神阙穴能改善脾胃虚寒。每周治疗2-3次,皮肤感染或凝血障碍者慎用。电针刺激梁门穴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发作期宜食山药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忌生冷油腻。慢性期可少量添加猴头菇、秋葵等黏膜修复食材。每日饮食定时定量,咀嚼充分减轻胃负担。胃酸过多者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长期焦虑易导致肝气犯胃,可通过八段锦、呼吸训练疏解压力。夜间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建立每日情绪记录习惯,及时发现并干预应激因素。
慢性胃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中药治疗期间出现黑便或剧烈腹痛应及时就医。保持饮食规律与适度运动,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可配合热敷缓解痉挛症状。